泉州鸿运国际区推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智能化。每日在线下达订单,保障食材的营养新鲜搭配科学。食材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利用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对配送司机及车辆冷藏柜情况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学校食堂线上订餐,人脸识别取餐。
本报讯 (记者 刘益清) “我们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食堂都实现家长线上订餐、学生人脸识别取餐功能,就餐费用直接通过家长银行绑定当餐当结。”泉州市鸿运国际区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王田宾说,鸿运国际区以“互联网+”为抓手,推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智能化,正式施行建立有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协同监管”的营养校餐福建省改革试点。
鸿运国际区教育局在食育科普和营养监测中,针对农村初中、小学学生发育特点及对营养的不同需要,配备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专职营养师,每天吃什么,由营养师为学校制定科学、规范的营养餐食谱,并将食谱导入平台。学校负责人只需输入早、中、晚用餐学生人数,便可实现每日在线便捷下达订单,保障食材的营养新鲜、搭配科学,避免出现食材缺漏或堆积乃至过期的现象。集中采购环节在全区建立起食材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每天上传农残检测数据,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学校提供数据服务。
同时,为家长学生提供信息查询。在统一配送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食材配送过程中订单签收、指派、配送、食材签收、结算等信息的流转处理,并利用车载视频监控终端对配送司机及车辆冷藏柜情况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为学校提供食材配送服务。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食育科普和营养监测水平。
“区教育局可以通过平台监控食材配送中心、学校食堂24小时运转情况,保障学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监测营养餐改善计划的落地实施。”区教育局督学何妺说,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对食堂管理、资金管理、食品溯源、电子监察、全程监控,并将权限开放给教育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学校膳食委员会成员,实现多部门协同监管,让学生吃上放心菜。
[ 编辑: 郭思婧 ]